
武安附近寺庙
要知道答案,还得从关羽崇拜、关公信仰说起。
关公姓关名羽(160--219年)字云长,解州(今山西运城)常平乡人。在他近六十年的军事生涯中,策马横刀,驰骋疆场,征战群雄,辅佐刘备完成鼎立三分大业,谱写了一曲令人感慨万千的人生壮歌。作为三国蜀将的关公,在当时并无什么特殊之处,与关羽武功处于同档水平的将领还有不少,甚至还有超过他的。他也是常人,曾被俘过两次,败走麦城是败在东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将马忠手下。
关羽在陈寿《三国志》、司马光《资治通鉴》等史书中,是英雄,是义士,但还不是圣人和神人。关公从“义勇倾三国”的蜀汉将军,到“万古祠堂遍九州”的神像,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各界对关公不断美化、圣化和神化的结果。宋、元时期,是关公被美化、圣化和神化的开端;明、清两代,则是将关公圣化、神化到极致的时期。关公的封号,生前曹操封他为汉寿亭侯,并不显赫。以下是关公去世后受封的“简历”:
☆公元260年,蜀汉后主刘禅追谥为“壮缪侯”;
☆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追封为“忠惠公”;
☆大观二年(1108年),复封“武安王”;
☆宣和五年(1123年),再封为“义勇武安王”;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封为“壮缪义勇武安王”;
☆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封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封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1329年),敕建首都(今南京)关庙;
☆明神宗万历十年(1528年),封为“协天护国忠义帝”;后敕赐解州关帝庙“英烈庙”号;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加封关公为“三界伏魔大帝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
☆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封关公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追封关公曾祖父为“光昭公”,祖父为“裕昌公”,父亲为“成忠公”。
☆德宗光绪五年(1879年),封关公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长达 26字。
据统计,历史上有16位皇帝23次为他御旨加封(上文只是撮举其要),爵位由侯而王,由王而帝,乃至关圣大帝,可谓荣宠非凡,独步千古,于是就完成了他“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由人而神的改造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上至高居庙堂的帝王将相,下至终生劳作的庶民百姓,从舞文弄墨的文人学子、挥枪弄剑的草莽义士,到勾栏瓦肆中的说书艺人、梨园演场中的戏子优伶,乃至远避尘世的僧尼道姑,几乎都陆陆续续汇入了美化、圣化和神化关公的潮流。在这一浪高过一浪的关公崇拜浪潮中,从关公身上发掘出来的和被追加到关公身上的美德与美誉,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真实的关公,几乎达到了无人可及而又无以复加的地步,关公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广泛顶礼膜拜的神圣偶像。于是,生活于三国时代的关公,在宋元明清之际,便渐渐地超凡脱俗、青云直上,由一个充满悲壮色彩的人间英雄,变成了万民礼拜的神圣偶像。在成千上万的历史人物中,名声越来越大、由侯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大帝,进而上升为“神”的,恐仅有关羽一人。
应该说,在普及关公信仰的过程中,《三国演义》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作者罗贯中不仅吸收、采用了宋元时代美化、圣化和神化关公的大量故事,而且进行了大胆而大量的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终于把关公塑造成了“忠”、“义”、“信”、“勇”集于一身的完人、圣人和神人。自此,关公“至忠”、“至义”、“至信”、“至勇”的形象,随着《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在社会上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受到更为普遍的崇拜。清人毛宗岗点评道,在罗贯中笔下关公成了“古今第一将”。鲁迅也说,在《三国演义》中“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县县有文庙,村村有武庙”,这是中国历史晚期社会各界普遍祭拜孔子和关公的真实反映。据有关资料记载,在宋元明清社会中,对“武圣”关公崇拜的虔诚和普及,超过了被人们盛赞为“千古一圣”的孔子。有人假设,如按每县设一座孔庙,清代全国的孔庙也不过三千余座;而每村建一座武庙的话,那么清代全国的关公庙宇竟达三十余万座——关公庙数竟是孔子庙数的一百倍!无怪乎早在明代,王世贞就惊呼:“故前将军汉寿亭侯关公祠庙遍天下”;而清人赵翼,则更加惊叹道:“今且南极岭表,北极寒垣,凡儿童妇女,无不震其(关公)威灵者。香火之盛,将与天地同不朽”。
所以,要说中国什么庙最多,关羽庙当之无愧,关羽的祠庙遍布神州大地,几乎每一部府志、县志等地方志书都有“关帝庙”、“关公庙”的记载。清代中叶,仅京城之内,拜祀关公的庙宇,便多达116座。关羽是山西解州池南常平人,在解州至今还耸立着全国最大的关帝庙,每年举办关公文化节。右图荆州关帝庙,在江陵城南纪门内,相传为关羽督荆州时故居。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孙权将其首级献给曹操,曹操刻沉香木为躯,厚葬于洛阳,孙权以侯礼将其身躯葬于当阳。这就是今天洛阳关林和当阳县玉泉山关公庙的由来。洛阳关林的庙会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前往关林朝圣的海内外游客每年都络绎不绝。
清代,随着统治势力不断向边疆推移,关公崇拜也迅速蔓延到东北、蒙古、新疆、西藏、台湾、香港、澳门。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墨尔根(今嫩江)、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库伦(今乌兰巴托)、巴里坤、惠远城(今伊宁)、拉萨等边疆诸地均先后建起了关公(帝)庙。拉萨帕玛日山上的关帝庙,建于乾隆年间,是中央政府在西藏有效行使主权的铁证,也是不同信仰的各族人民在古城拉萨和睦相处的历史见证。
中国历史步入近、现代之后,对关公的敬重乃至崇拜,更是有增无减;尤其港、澳、台同胞对于关公的祭祀、崇拜,依然热潮如昨,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台湾岛面积不算太大,但全岛却有大大小小的关公庙至少有二百座(或说有四百多、或说有一千多座);全岛人口不足四千万人,却拥有关公崇拜者八百多万人之多。左图为澳门关帝庙,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及六月二十四日在这里还举行“关帝诞”。
中国的关羽崇拜,对周边国家有着强烈的影响。先是,这种民间信仰传到朝鲜、日本、流求国(今日本冲绳县)、越南、马来亚等东北亚、东南亚国家。侨居东南亚的华人之中,对于关公的崇拜和祭奉,非常普遍。后来随着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闯荡世界,关公信仰也随之遍布全球。
“关公庙貌遍天下,五洲无处不焚香”。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关帝庙3万余座,仅日本和马来西亚就有关帝庙1000多座。1999年,马达加斯加印发了大量关公画像的邮票。2000年,印度还在兴建大型关公公园。这种自上而下和海内外广泛的关公崇拜,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表达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渴望,流露出人民百姓向往忠义的感情。
“当时义勇倾三国,万古祠堂遍九州;阶下苍松高百尺,气冲霄汉未能休”。关公当年赤面骑赤马、舞动青龙偃月刀厮杀疆场的雄壮场面,挑灯夜读《春秋》的感人情景,忠心、忠诚、忠义报效蜀汉的浩然气节,都早已化为历史烟尘。但是,关公自身所具有的和被后世所叠加上的那些道德观念和道德精神,却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正如于右任先生为关公庙题的一副楹联中所说:“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春秋》一书代表着民族精神”。
武安红山寺在什么地方
1、京娘湖
京娘湖位于武安市西北部,距邯郸约60公里。因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发生在该地,故得该名。
京娘湖原称口上水库,建于1966至1969年,最大水面2500亩,总蓄水量3208万立方米,海拔1088米。湖面呈倒“人”字型,水上游览区分东、西两条支流。东支为常社川的前端,西支为门道川的前端,各有3公里长。
2、长寿村
长寿村,即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西北56公里处摩天岭脚下的艾蒿坪村,海拔1747.5米。长寿村风景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游览面积15平方公里,景点有长寿园、长寿泉、长寿洞、龙盘树、马刨泉、十八盘、古长城(邯郸长城遗址)、峻极关、玉皇顶等50多处。
3、东山文化公园东山文化公园又称东山文化博艺园,位于武安市东大门,总占地500多亩,设有八大园区:文化园区、地质园区、植物园区、游乐园区、风情文化娱乐园区、水上乐园区、动物园区和配套服务区。
4、定晋岩禅果寺
定晋岩禅果寺位于武安市西北35公里处,战国时期晋赵两国分界线定晋岩,岩高100多米,长300米,主岩进深30多米,在岩下的半山腰上,有一古寺,名禅果寺,初建于南北朝时期,已有1400多年历史,原建有大佛殿、地藏殿、菩萨殿,禅棚等64楹。现存三佛殿、三头六臂佛、龙池佛、明代乌龙桥、塔林等建筑,属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莲花洞
莲花洞位于武安市井峪村,已开发出长约300多米水、旱二洞,旱洞有亿万年形成的石钟乳、石柱、石笋、石花、石幔、石瀑布琳琅满目,包罗万象;水洞之内一汪甘泉清澈见底,汩汩不绝。奇特的容岩造型在国内罕见。
6、红山寺
红山寺位于武安市东北25公里紫金山麓,始建于唐朝中宗年间(公元707年)。主要建筑有万佛殿、大雄宝殿、红山圣母殿、黑龙殿、九龙圣母殿等大小72座殿宇,其中还有蜡烛山、红山湖等景物。
7、武华山
武华山位于武安市西北52公里处,前后柏山接壤的山坳里,山上建有山神庙、玉皇顶、天王殿,度假别墅。
8、太祖山
太祖山三面环山,一面傍水。在太祖峰海拔940米处,有一处天然溶洞、溶洞下千亩天然橡树林,每到秋季,山上会长有的太祖红叶。又有大五寨、玉柱峰、望日峰、太祖回音壁、明山寺、十二朝度假村、九龙潭,蹦极等多处游居场所。
武城有什么寺庙
据明万历辛丑(公元1601年)《重修宝塔记》记载,善护寺原规模宏大,有大雄宝殿及众多僧人。重修宝塔由虔诚会首师君士和僧人悟节主持,善人赵仁偕赵九时、赵九思等人施工。想见当年善护寺鼎盛时期,可谓香火兴旺,钟磬悦耳,诵经阵阵,梵音声声,善男信女此来彼往、络绎不绝之盛状
最为动人的传说与毛遂有关。传说玲珑塔原本在原武城内,因为毛遂预感到玲珑塔会倒塌,就想把古塔移位城关,以免伤众。为提醒乡邻,毛遂化作一疯僧,高呼“塔塌!塔塌!”但没有人把疯僧的话当回事。毛遂心急如焚,却又不敢泄露天机,便改呼“拉塔!拉塔!”并挨家挨户借牲口拉塔。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原武的村民们发现牲口个个躬腰蹬腿,汗流浃背,似乎在朝一个方向使劲。次日,村民们惊奇地发现玲珑塔移位到了东关的安全地带,塔身向东北倾斜,疯僧却不见了。有人还捡到了塔上飘落的箴言幅条,村民们才知道是毛遂显灵,怕塔塌伤民所为。玲珑塔之所以与毛遂有关,是因为毛遂就是当地人,老家就在现在的师寨镇路庄村。庄上现在还有毛遂岗、毛仙庙。据传,毛遂当年也曾在云梦山跟鬼谷子修仙学道。
还有一个传说,说玲珑塔上原有一颗夜明珠,每到暗夜,普照全城。一贪婪宵小之徒偷偷爬上塔顶,想把夜明珠窃为己有。当他怀揣夜明珠下到塔底之时,一条乌龙突然从塔底阴井中飞出,将盗贼和夜明珠吞入腹中,从此夜明珠便消失了。这些故事和传说都给玲珑塔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更使古塔神秘莫测、引人入胜。据说塔上原有宝盍、国光、仰月、宝珠等装饰品,但后来都被盗去。
清乾隆年间《原武县志》记载:“善护寺傍城之东,外有清溪环抱雁塔,雄峙其左,每当暮云阴霭,零雨空蒙,水光潋滟,树色烟笼,赏城郭人物,隐如在画图中。”是原武八景之一。其八景为:烟寺暮雨、龙潭月照、大河春涨、金堤柳浪、卷城晓烟、扈亭斜晖、灵鹊晴沙、曙阁残雪。登塔观景,可以南望黄河波涛,北眺太行峰峦,东观白云沧海,西览参差人家,但见青天绿地,万树含烟,杨柳婆娑,流水潺潺,金堤摆尾,公路蜿蜒,水光山色,蔚为壮观,诗情画意,妙趣天然,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而今,古塔穿风过雨、遗世孤存于此九百多年而不倒,堪称奇迹。感于斯,我曾作《七绝◎题原武善护寺玲珑塔》以记之:
九百余年世事匆,寺中高矗塔玲珑。
历经凡俗炎凉后,斜倚残阳笑柳风。
武安附近寺庙排名
“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华地名文化的特例。
在这里一起来看11处宁静美好的古村古镇,寻找那悠远的古韵。
1.花驼村
花驼村坐落在河北省邯郸市磁县西南部海拔989米高的云龙山顶,一度是129师刘邓大军的兵工厂。石屋、庙宇、炮楼、石街,这个古色古香的小山村正成为邯郸最新挖掘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这里属于太行山脉深山区,海拔686米,冬暖夏凉,四季分明。村庄被群山环绕,森林密布,仅有一条蜿蜒曲折的盘山路与之相通,俗有“磁西百里,人称天尖”之誉。
花驼村以明清、民国传统建筑为主,建筑群占地面积2.2公顷,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保存完好率85%以上,2014年3月被评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伯延镇
伯延镇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距市区10千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而徐家寨村里保存相对完整且成为了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的一处宅院,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房屋100余间,砖石木结构,四套院落,砖石木雕多处,结构严谨,布局合理。
在伯延镇徐家和房家是俩大家族,他们的富裕家境在建筑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布局是北京人最喜欢的四合院、建筑材料他们选用当时当地最好的。房子地基一米多高,上面用青石条,砌砖;样式讲究,一门三院四院;装修也讲究,有木雕砖雕,有地道暗门……
从伯延如今尚存的宅院,仍能望见两家黄金时代的背影。他们追求平安是福,他们在堂屋内挂上“平为福”的牌匾;他们祈望事事如意,如庄子所说“多福多寿多男子”,所以他们的大门之上有了“三多九如”的题额。
3.广府镇
广府镇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东南部,距离邯郸市区20公里,距离区政府临洺关20公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府古城原为土城,面积六里十三步,元朝增为九里十三步.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广平府知府陈俎调集九县民工,历时十三年,将土城砌为砖城,四门筑有城楼,四角建有角楼,并有垛墙876个,殊具特别的是在四门之外尚建有瓮城相守,地道的关防深锁,固若金汤。
这里还是杨式、武式太极拳的发祥地。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故居保存完好。杨式太极舒展大方,武式太极小巧紧凑,两种拳式均以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见长,被称为“活的雕塑,流动的音乐,体育运动的阳春白雪”。杨式、武式太极拳影响广泛,其弟子遍及海内外。永年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太极拳之乡”。曾连续举办了八届国际太极拳交流活动。每届都有千余名太极拳爱好者和许多太极拳门派前来进行比赛交流,是旅游观光的热点。
4.大社镇
大社镇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矿区北部,原大社镇附近有一个寺院"大阁寺",明代以后,寺院前后逐渐建成村庄,并以"大阁"名之,后演变为"大社"。大社镇核心保护区7.13公顷,镇内历史建筑面积38200平方米。镇内现存的传统民居较多,其中何家大院为典型代表。
大院的建筑设计十分考究,甬道行至西头往左转为西门,东西建筑成太极分布,正堂大院建筑在阳极之位,何家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有较强的防御作用和浓厚的文化氛围。镇域内小响堂石窟是北齐鲜卑族遗留下来的重要佛教遗迹,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苍龙山石窟、皇姑庵石窟、水浴寺石窟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固新村
固新村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固新镇,据史料记载,固新村始建于南北朝时期。村中保留下来的古建筑很多,保存完整的古民居有不少是属于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其中以三座老宅最为代表,而陪伴这些老宅的是那些不知道具体年代的25口古井。在自来水维修的时候,那些古井依然可以打上清凉的井水,做饭洗菜,在岁月的更迭中仍保持着它们的本色。
固新村为人熟知的还有村中矗立的一棵古槐树。古槐树干、主枝已大部分枯朽,仅东南方向一个主枝及部分侧枝继续生长延伸,形成覆盖面积半亩之多的新树冠。据考证,古槐树至少两千年的历史,有“中华第一槐”之美誉。
武安有什么庙
吴玠和金兀术攻守和尚原,金兀术率兵进攻关中,在和尚原展开大战,吴阶用床子弩大破金兵,金兀术败退。
吴玠,字晋卿,生于德顺军陇干,兴国州永兴人,南宋抗金名将。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川宣抚使。由于长期鞍马之劳,病卒于防地仙人关,享年47岁,谥号武安,作庙于仙人关,号思烈。淳熙中,追封涪王。
武安附近寺庙有哪些
道教俗神。又称关公,关圣帝君。原为三国蜀汉刘备的武将。传说关羽死后,头葬河南洛阳,身葬湖北当阳,人感其德义,岁时奉祀。宋代流传关羽应龙虎山张天师之召降魔伏怪故事。宋崇宁元年(1102)追封忠惠公,后封义勇武安王。明初祀为关壮缪公,与岳飞同祀武庙,各地称关岳庙。万历三十三年(1605)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清康熙五年(1666)敕封为忠义神武灵祐仁勇威显关圣大帝。相传农历五月十三日为神诞。 据「三国演义」所述,关羽被吴国大将吕蒙於麦城所杀,其子关平及部下周仓皆亡。他的魂魄飘荡至荆洲当阳玉泉山,得普静法师点悟,常於玉泉山显灵护民,因此当地人为其立庙。关圣帝君生平义气贯乾坤,以「仁、义、礼、智、信」着称,千里寻兄为「仁」、华阳放曹为「义」、秉烛达旦为「礼」、水淹七军为「智」、单刀赴会为「信」。《关圣帝君明圣真经》云:「孝悌忠信人之本,礼义廉耻人之根。」八德乃人道根本,《南天文衡圣帝传略》於是根据八德,恭述关恩主的一生。当三峡坝建成,此庙将被江水淹没。 「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河北省当阳,河南省洛阳,山西省运城,三地均建有大型关帝庙。 话说关公又曾上吕蒙身,结果吕蒙七孔流血而死,吴国将关公首级移祸魏国,曹操打开盛匣,关公竟瞪目开口,吓得满座失惊。因此曹操为他大设祭礼。 关公不但被佛、儒、道三家称为神,更被历代皇帝加封二十三次之多,由「候」加封至「圣」。 汉后主(260年)追谥关公为「壮缪侯」; 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追封关公为「忠惠公」; 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进封关公为「崇宁真君」; 大观二年(1108年)复封关公为「武安王」; 宣和五年(1123年)再封关公为「义勇武安王」;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封关公为「壮缪义勇武安王」; 南宗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封关公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封关公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太祖朱元璋明令拜关公,并於洪武廿七年敕建南京关公庙; 明宪宗敕令重建关公庙; 明神宗万历十年(1528年)封关公为「协天护国忠义帝」; 後敕赐解州关帝庙为「英烈庙」; 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1614)加封关公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又敕令京都正阳关帝庙为关公金身加衣饰,任陆秀夫、张世杰为关公左右丞相,岳飞为元帅,尉迟恭为伽蓝,封关公夫人为九灵懿德武肃英皇后,关公长子关平为竭忠王,次子关兴为显忠王,周仓为威灵惠勇公; 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封关公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清雍正元年,加封「灵佑」; 清康熙时封「伏魔大帝」; 1703年康熙亲临关公故乡解州拜灵题匾; 清乾隆五十三年,加封「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 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追封关公曾祖父为「光昭公」, 祖父为「裕昌公」,父亲为「成忠公」。 清仁宗嘉庆十八年(1813年)前后、清高宗、清宣宗、清文宗多有加封题字匾,道光八年,加封「威显」二字,咸丰年间,再加封「精诚」二字,旋又加上「绥靖」二字,亚御书「万世人极」匾额,同治加封「翊赞」二字,光绪加封「宣德」二字。直至清德宗光绪五年(1879年),关公全部长达26字封号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并勒全国府县建庙,春秋虔诚致祭。 中国民间宗教自汉以来,渐渐融合儒、释、道三教而为一的民间信仰。然而民间所信仰的神明,大多数可分出其所属的系统,但是,关圣帝君却是儒释道三教共同的神灵,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成就的神明,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并不太多。 儒教尊关公为五文昌之一,尊他为「文卫圣帝」,或称「山西夫子」,或尊他为亚圣或亚贤,说:「山东一人作春秋,山西一人看春秋」。 道教则奉关公为玉皇大帝的近侍,尊他为「翊汉天尊」,「协天大帝」或「武安尊王」。 佛教也以其忠义足可护法,并传说他曾显圣玉泉山,皈依佛门,因此,尊他为「盖天古佛」、「护法伽蓝」 民间祭祀关公,经过一千七百年的演变,关公早已脱离《三国志》里的关羽,而成为具有多元化的神明: 商界守护神: 据说,关公年轻的时候,在家乡从商,以贩卖布匹为业。生前精於理财之道,最擅长算数记账,曾设簿记法,并发明日清簿,这是一种清楚的记账法,即为现今一般商人所使用的流水账。关公所用的青龙偃月刀,十分锋「利」,与生意上求「利」同音,求之获「利」。一般合伙做生意,最重义气和信用,关羽信义俱全,因此被後世商人尊为商业守护神,及视他为保佑人们发财的武财神。 医药神: 民间相信,人们所以生病或遭不幸,多起因于鬼怪魔神作祟所致。关公尊嵩伏魔大帝,民间多前往祈求关公驱魔治病。因此,在关帝庙常设有药签,关公又成为医药之神。 战神: 关公是旷世大将,其勇武为世所稀有,习武者奉为武圣。因此,历代尊为武圣祭祀,民间亦为尚武之人的保护神。关公亦为战神,为军人的保护神。民间役男前往军中服役时,亦多前往关帝庙求香火或灵符以护身。 英雄死后成为神,受到人们的敬拜,是中国民间宗教的特色。但是,古今多少英雄,能像关公一样流传民同,世世代代为万民所祭祀,历久不衰且有不断扩展的趋势者,并不多见。这是因为关公在民众的心目中是一位最受崇敬与信赖的英雄神。 读书人视为文昌,与文昌、朱衣、魁星、吕仙合称为「五文昌帝君」。 佛教认为关公的正气足以护法,特奉为护法神,列为「伽蓝护法」。 一般做为商业神供奉的关公神像为坐看春秋,而警界或习武者所供奉的关公像为手拿关刀或骑马。香港的警署几乎都奉祀关公。奉祀关帝的庙宇也称关帝庙、协天宫、武庙或文武庙并称。 本斋供奉关帝日期:农历五月十三日、农历六月廿四日、农历十二月十六日。
武安附近寺庙在哪里
邯郸历史悠久,古镇文化很多。
1.花驼村
花驼村坐落在河北省邯郸市磁县西南部海拔989米高的云龙山顶,一度是129师刘邓大军的兵工厂。石屋、庙宇、炮楼、石街,这个古色古香的小山村正成为邯郸最新挖掘的红色旅游目的地。这里属于太行山脉深山区,海拔686米,冬暖夏凉,四季分明,俗有“磁西百里,人称天尖”之誉。花驼村以明清、民国传统建筑为主,建筑群占地面积2.2公顷,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保存完好率85%以上,2014年3月被评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伯延镇 伯延镇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距市区10千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而徐家在村里保存相对完整且成为了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的一处宅院,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房屋100余间,砖石木结构,四套院落,砖石木雕多处,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在伯延镇徐家和房家是家族,他们的富裕家境在建筑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布局是北京人最喜欢的四合院、建筑材料他们选用当时当地最好的。房子地基一米多高,上面用青石条,砌砖;样式讲究,一门三院四院;装修也讲究,有木雕砖雕,有地道暗门……
从伯延如今尚存的宅院,仍能望见两家黄金时代的背影。他们追求平安是福,他们在堂屋内挂上“平为福”的牌匾;他们祈望事事如意,如庄子所说“多福多寿多男子”,所以他们的大门之上有了“三多九如”的题额。
3.广府镇
广府镇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东南部,距离邯郸市区20公里,距离区政府临洺关20公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府古城原为土城,面积六里十三步,元朝增为九里十三步.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广平府知府陈俎调集九县民工,历时十三年,将土城砌为砖城,四门筑有城楼,四角建有角楼,并有垛墙876个,殊具特别的是在四门之外尚建有瓮城相守,地道的关防深锁,固若金汤。
这里还是杨式、武式太极拳的发祥地。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故居保存完好。杨式太极舒展大方,武式太极小巧紧凑,两种拳式均以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见长,被称为“活的雕塑,流动的音乐,体育运动的阳春白雪”。杨式、武式太极拳影响广泛,其弟子遍及海内外。永年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太极拳之乡”。曾连续举办了八届国际太极拳交流活动。每届都有千余名太极拳爱好者和许多太极拳门派前来进行比赛交流,是旅游观光的热点。
4.大社镇
大社镇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矿区北部,原大社镇附近有一个寺院"大阁寺",明代以后,寺院前后逐渐建成村庄,并以"大阁"名之,后演变为"大社"。大社镇核心保护区7.13公顷,镇内历史建筑面积38200平方米。镇内现存的传统民居较多,其中何家大院为典型代表。
大院的建筑设计十分考究,甬道行至西头往左转为西门,东西建筑成太极分布,正堂大院建筑在阳极之位,何家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有较强的防御作用和浓厚的文化氛围。镇域内小响堂石窟是北齐鲜卑族遗留下来的重要佛教遗迹,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苍龙山石窟、皇姑庵石窟、水浴寺石窟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固新村
固新村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固新镇,据史料记载,固新村始建于南北朝时期。村中保留下来的古建筑很多,保存完整的古民居有不少是属于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其中以三座老宅最为代表,而陪伴这些老宅的是那些不知道具体年代的25口古井。在自来水维修的时候,那些古井依然可以打上清凉的井水,做饭洗菜,在岁月的更迭中仍保持着它们的本色。
固新村为人熟知的还有村中矗立的一棵古槐树。古槐树干、主枝已大部分枯朽,仅东南方向一个主枝及部分侧枝继续生长延伸,形成覆盖面积半亩之多的新树冠。据考证,古槐树至少两千年的历史,有“中华第一槐”之美誉。
6.偏城村
偏城村位于邯郸市涉县偏城镇,地处太行山下,位于河北和山西交界处,据传早在汉代就有人在此居住生活。偏城村历史悠久,村中保存有不少古迹,尤以山寨式古建筑群——刘家寨最为著名。刘家寨建筑精美,现存80%以上多为清代末年到民国初年建筑群,全部是砖石土木结构,是北方少有的寨子式建筑。
偏城刘家寨始建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宋末元初。寨子四周是用石头筑起的10米寨墙,仅有东南北三个门楼。据说偏城刘家寨只是一个“寨”,而非一座“城”,故只能有东、南、北三个门,而不留西门。
7.赤岸村
赤岸村坐落在邯郸市涉县城西北5公里的太行深处,这里因为有明净的清漳河水绕村而过,村西又有一道红土岭,所以取名为赤岸村。不过真正让赤岸“红”起来的,不是村西那道红土岭,而是八路军主力劲旅一二九师在这里铸就的恢弘史诗。
赤岸村是革命老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华北新华广播电台、新华日报社等110多个党政机关单位长期驻扎于此。村北的将军岭,据说是除八宝山以外,安葬元帅、将军最多的地方。
8.王金庄村
王金庄村位于邯郸市涉县东部,座落在太行深处一个狭长的山沟里,这里“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据考证,早在宋朝末年就有人居住,立村至今700余年。因为没有平地,王金庄人祖祖辈辈只能依山建房,开山筑坝造田。经历代修建,王金庄的民居和梯田成了涉县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里的建筑遵循着明清时期风格因而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每条巷每座院都散发着幽幽古韵,丝丝缕缕地透着沉重的历史质感。走在黄昏的曲窄小巷中:石道上光可鉴影,石墙表老旧沧桑,石门内驴鸣犬吠,石烟洞炊烟袅袅……让人瞬时穿越时空,回归朴拙。
9.北岔口村
北岔口村属邯郸市磁县陶泉乡,位于太行山东麓,地处磁县西部深山区,一条御路与涉县紧紧相邻。据说此路乃殷纣王为到西顶降香,专拨国库银两所修,故名御路历为东通齐鲁,西达秦晋之要道。
北岔口村相传东汉年间已有,村落形成于元代,因村建在南北两个相对的山岔里,在北边的叫北岔口。村中保留有文昌阁、古戏楼、丁字形古寨圈,古民居多为传统四合院建筑,以明清、民国时期北方传统石砌为主,街道以青石板铺设。村庄四周环山,有“磁西百里小天津”之称。
10.北贾壁村
北贾壁村属邯郸市磁县贾壁乡,位于太行山东麓,是太行山区一个典型的村落。全村由北向南成船形,船头向南。为让这条“大船”稳固,村里在中部修有一座三节楼,三层均为船形,二、三层为木质结构,一层为青石结构,稳固大方,令人称道。三节楼旁旧时是一座龙王庙,庙前是一座古戏台。戏台初建于元末明初,坐南朝北两层结构。
北贾璧为蔺氏家族聚居地,村民以蔺姓居多。据蔺氏家谱记载,北贾壁蔺氏为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后裔,被誉为蔺相如后裔在北方的祖源地。关于村名的来历,相传汉武帝刘秀走南阳时路过这里,看见一座石碑,走近时,却发现碑面无字,刘秀于是说道:“原来是座假碑。”后该村即取谐音为贾璧。从汉朝光武帝时建村算起,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了。
11.安子岭村
安子岭村属邯郸市武安市冶陶镇,是武安市西南的低山丘陵地区,此处群山环绕、沟壑交错。安子岭始建于明朝洪武年以前,依山用青石建筑起一座座四合小院,古村落主要为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全石古建筑。
安子岭由古村落和古山寨两部分组成,山下是安子岭古村落,山上则是安子岭古山寨。古村落和古山寨自然地融为一体,唇齿相连。这里山岗绵延,大部分建筑还保留着原始风貌和建筑格局,碎石铺就的小路,早就被磨得油光发亮,古色古香的庙宇、民居、街道、石刻承载着悠久历史,颇有一番穿越时空的感觉。
武安吊庙在哪里?
12月6日,全国县域经济专业智库社会组织——中郡研究所完成并发布了《2021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监测评价报告》,揭晓第二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县域现代化发展质量优等级县市和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前100名县市名单。
《报告》显示,第二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单位总数为1865个,其中全国县域经济强县(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0亿元的或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超过20亿元的县域经济单位)共有392个。县域经济谁最强?
第二十一届县域经济百强县在东部有73个,中部19个,西部8个,东北1个;分布在18个省区,其中安徽4个,福建6个,广东1个,贵州2个,河北3个,河南5个,湖北3个,湖南4个,江苏24个,江西3个,辽宁1个,内蒙古2个,山东16个,陕西1个,四川1个,新疆1个,云南1个,浙江23个。与上届相比,东部增加2个,中部和西部各减少1个,东北持平,疫情影响下县域经济百强县显现出地区非均衡格局强化趋势。
县域质量谁最优?
第二十一届全国县域现代化发展质量基本指数A+优等级县市共有51个,优等率2.73%;东部35个、中部13个、西部3个,优等率分别是东部8.47%、中部2.73%、西部0.36%;分布在全国10个省份,具体是:浙江17个,江苏14个,湖南6个,安徽5个,四川3个,山东2个,福建、河北、河南和江西各1个,呈现出东中西多省分布的格局。
竞强争优综合发展谁先行?
第二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前100名县市分布在14个省市区中,具体是:安徽9个,福建3个,贵州1个,海南1个,河北5个,河南5个,湖南8个,江苏19个,江西6个,山东16个,山西1个,四川9个,浙江17个,重庆1个。
省市区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差异性比较大。苏浙鲁三省的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数量最多,总数是63个,分别是24、23和16个;其全国县域综合发展前100名县市数量总数是52个,分别是19、17和16个;与上届相比,江苏的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前100名县市数量持平,浙江减少6个,山东增加10个。山东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情况有比较大的提升。以下是完整名单:祖国的前途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