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也纳地图形状
1815年维也纳条约的实质是战胜国瓜分战败者法国利益的原则。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之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一次欧洲列强的外交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奥地利政治家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提议和组织的。其目的在于重划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政治地图。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胜国重新分割欧洲的领土和领地。维也纳会议原则有四条,即正统原则、补偿原则、势力均衡原则、围堵法国原则。欧洲战胜国根据上述原则分配利益。
维也纳地图形状图片
首先, 从地图上看来,奥地利的地形就如一把小提琴。其次18至19世纪,这里更成了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和舞蹈音乐的发源地。其次,期间,诸如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海顿……等扬名全球的伟大音乐家,也曾经居住于此并从事音乐工作,因此人们给维也纳冠以“音乐之都”的美誉。 维也纳(Wien),是奥地利的首都,同时也是奥地利的9个联邦州之一,是奥地利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位于多瑙河畔,属于欧洲。 维也纳是联合国的四个官方驻地之一,除此之外维也纳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部以及其他国际机构的所在地。2023年11月30日,维也纳以其华丽的建筑、公园与广阔的自行车网络登上全球最宜人居城市冠军。因市内古典音乐气氛浓厚,引来各国音乐家聚集于此,具“世界音乐之都”和“乐都”等美誉。
维也纳地理位置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地图,最终结果以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在地图上红A处,可以点“-”号缩小地图,看考一下周围熟悉或者知名的地方,方便寻找。
我今天看了一张维也纳的地图
维也纳地图确实像小提琴,全城处处有音乐,故称音乐之城
维也纳地图形状特点
奥地利帝国1804年-1867年间中欧的一个国家,曾经的列强之一,神圣同盟的推动者和主要成员。
奥地利帝国国旗
领土包括现在的奥地利,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克罗地亚,北部意大利,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和波兰的加利西亚等地区。
帝国版图
首都是维也纳,奥地利皇帝世袭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家族本身哈布斯堡洛林王朝治下的奥地利和其他领地的统称。
维也纳地图形状是什么
公元996年,史书中第一次提及“奥地利”。
12世纪中叶在巴本堡家族统治时期形成公国,成为独立国家。
1278年开始了哈布斯堡王朝长达640年的统治。
18世纪初,哈布斯堡王朝领土空前扩大。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成立了以奥为首的德意志邦联,1866年,奥在普奥战争中战败,邦联解散。1867年与匈牙利签约,成立奥匈帝国。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解体,成立共和国。1938年3月被德国吞并。二战后被苏、美、英、法四国占领。1945年4月成立第二共和国。
1955年5月,四个占领国同奥签订《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宣布尊重奥的主权和独立。10月占领军撤出,奥重获独立。10月26日,奥国民议会通过永久中立法,宣布不参加任何军事同盟,不允许在其领土上设立外国军事基地。自1965年起,10月26日被定为奥国庆日。
奥地利维也纳地图
奥地利是一个位于欧洲地图中部的内陆国家。与多国接壤,东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面是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面是德国和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维也纳,人口超过170万,国土面积83855平方千米。奥地利曾是统治中欧650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部份。
匈牙利为中欧内陆国,东邻罗马尼亚、乌克兰,南接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西靠奥地利,北连斯洛伐克,边界线全长2246公里,属大陆性气候,凉爽湿润,2008年平均气温约为12℃,年降雨量约为603 毫米。
维也纳在世界地图的位置
联合国总部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但有的分支机构在其它地方(如国际法院在荷兰海牙)。
联合国总部地址确定的经过: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宣告成立时尚未确定。有一些国家表示愿意接纳联合国总部;苏联政府提出将永久性地址设在美国;欧洲国家倾向于设在瑞士的日内瓦美国国会在同年12月10通过决议,提请将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1946年第一次联合国大会是在英国伦敦召开的,联合国总部地址问题是会上考虑的主要议题之一。大会在2月14日作出决定接受美国的邀请”。
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听到联大的决议之后,建议将总部建在波士顿或费城或美国中西部某地。这时,美国大资本家小约翰·洛克菲勒提出愿将自已在纽约市东河畔的一块价值850万美元的地皮捐赠。1946年12月14正式接受了这个赠礼,决定将总部建在纽约市曼哈顿区。次年,联大批准了联合国大厦建筑设计方案,并开工建造。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拨付6500万美元作为建造大厦的无息贷款。 1952年,联合国大厦全部建成,它包括秘书处大楼(大厦的主体建筑,37层)、大会场和会议楼三大部分。同年10月,第七届联大会议便在新建的大会场内召开。
维也纳体系 地图
根据总决议,英、俄、普、奥诸国攫取了大片别国领土,按照正统原则,许多旧王朝又在本国恢复了统治。它的本质是大国君主们为重建封建秩序和宰割弱小民族而用刺刀绘制出的一幅违反历史潮流的欧洲政治地图。然而历史潮流不可阻挡,维也纳会议强加给欧洲的反动格局是不能长久维持下去的。以后发生的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等,最终将维也纳会议的总决定和各种“神圣”的原则都扫除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