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山金陵遗址门票
房山区属于北京六环,它的大部分在六环内,少部分在六环外。其历史悠久,有人之源、城之源和都之源的称呼,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金代皇陵等在房山区,石花洞、云居寺等也在房山区,不少游客会前往房山区游览。
房山区属于北京六环,它位于北京的西南方向,大部分区域在六环内,小部分区域在六环外,被称为北京的西南门户。
其历史悠久,有“人之源”“城之源”和“都之源”的称呼,大名鼎鼎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房山区,八百多年前的金代皇陵也在房山区。
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石花洞、云居寺、十渡等也都在房山区,是房山区的著名景点,不少游客都会专程前往房山区,游览这些景观。
房山 遗址
房山区现有行政村450个(加上自然村共计633个)。这些村落的名称绝大多数是形成时期依据某种特征、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而确定的。虽然时光流逝,沧桑变迁,但是依旧代代相传。尽管至今有不少村落原来的特征早巳不复存在,然而却在不断繁衍的后人中留下了一批古老的村名。这些村名的由来,大致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概述:
一
城镇地区及其周围的村名,基本上依其所对应的城门而命名。如房山、良乡两县,原县城城墙、城门虽已无存,但街(村)名却流传下来,自城内向外幅射至城门外。城门以内的东、西、南、北的四条大街,自然形成东、西、南、北四个自然形成的街道或村落;四个城门外称关,以城门的座向命名:东门外叫东关,西门外叫西关,北门外叫北关,南门外叫南关。房山城门除西关外,一般已成村落。座落城外西北角的村落叫西北关。这些村落的形成几乎与建城同时建村,或之后的若干年内形成。无论何时成村基本按其位置命名。
二
有些村名是根据当时朝廷有人在此居住或封过什么官爵等而定名。如石楼镇的双孝村,原为小营村,“村人有高国栋者,以母老而奉养乏人……出资购之王氏……以养高母,后高母病,医药无效。王与高共割肉以进,母病立愈,知县罗在公闻其孝详,请匾额并捐俸立坊以旌之。因小营改为双孝村”(《房山县志》)。又如:岳各庄乡的五侯村“距县西南二十五里,旧志谓后汉光武封王与五子为列侯居此,村名以此而得”(《光绪顺天府志》)。
三
有的村是依据美丽的传说,历代公侯贵人,民族英雄在此居住或活动而得名。如官道乡的黑古台(原名黑狗台),“相传金时里人王恭,犬甚驯,出必以随。一日,恭醉卧道旁草中,有野火延烧,犬身蘸盐河水,以濡其草。恭悟,见草尽湿,使之火灭……而犬以力竭毙矣。遂负归,筑台葬之,故名。”(《良乡县志》)成村后改黑古台。又如周口店地区办事处西北有小自然村叫贾子峪,村内有贾岛庵,“云是岛为僧时所栖”,“峪有石庵是岛故宅”(《钦定日下旧闻考》),故此得名。
四
北京是几代王朝古都。历代王朝在郊外都建有为皇家服务的设施和基地。如坟墓、兵营、园田、粮仓等,许多村落也因此得名。如大紫草坞乡的公主坟村,即因坟得名。“村东昔有塔……又有坟,名菩萨坟,亦曰公主坟,辽圣宗第十女墓也”(《房山县志》),以后成村,故名。又如原东班各庄乡黑龙关,“山下涧绝临,山上有关城遗址,山下青龙潭……旧驻军防为沿河口……不但为政治之便,亦固疆矣。”(《房山县志》),建村后以此为名。再如房山地区办事处的定府新庄,即因明代在此设立庄园,后逐渐成村而得名。
五
千百年来封建王朝四处建立寺、庙,做为宗教祭神活动场所。故此,许多村也依据庙宇名称而定名。如:周口店地区办事处的云峰寺村,原为“云峰山金陵,本朝顺治初,特设守陵五十户”成村,定此名(《钦定日下旧闻考》)。又如:崇各庄乡的常乐寺村,明代建寺,建寺时附近便有人居住(或为寺内僧人服务)后成村便叫常乐寺,从寺名。类似以此做村名的房山区尚有十余个村。
六
根据当时当地特产,或在此集散某种产品而得名。这些村在形成前后已是集贸市场。如原东班各庄乡的红煤厂,清初成村前即成红煤集散地。因“红煤力极大,凡熔铁者皆用之,产大安山。道路未修,可驼运”至红煤厂,再往山外卖,(《房山县志》)该厂成村时,即叫红煤厂。又如:南尚乐乡的石窝村,因盛产汉白玉,且开采历史悠久,早在金代建村时即以特产定村名(参见咸丰七年《房山史料》)。再如:河北镇的檀木港村,因所处的大石河北侧沟沟港港檀木丛生连片,故此村起名檀木港。
七
依据地形命名村名的在我区就更多了。如地处永定河畔的窑上乡葫芦垡乡共有21个村,其中约有一半村是根据地形起的村名。如明代成村的湾里,原因是永定河流经村西,甩了一段弯曲的河道,将村围起,故村名为湾里,清乾隆年间改称谐音“万里”为村名。又如,窑上村清康熙年间修筑金门闸时,在此地建砖窑,迁民供役,成村后便叫窑上。再如:南尚乐乡有47个村(含自然村)约有五分之三村名是依据地形起的。比如:下滩、南河、前石门、后石门、三岔、水头等村,均因地势方位而确定的村名。
八
依据地上物命名村名,在我区几乎乡乡皆有,约计百余个。其中以树命名的村最多,如:双柳树、独树、北柳子、前柳子、柳林水、杏园、梨村、梨园店、核桃窑、花树沟(霞云岭自然村)、柏树园(自然村)、榆林港、梨树套、栗树旮旯(均为蒲洼乡的自然村)。有以房子的特征、间数命名村的也为数不少。如:白房子(官道乡一自然村)陈家房、纸房、石板房、篱笆房、上房、下房(黄元井的自然村)六间房、两间房、五间房、四间房、八间房、四五间房(北直河的自然村)。还有以其它地上建筑物名称命名村名的,如瓦井村“因村有古井,彷佛以瓮去其底,自井下蝉联而上,接至井口,村因此得名”(《房山县志》)。
九
根据最早在这里居住过的人的姓或名而定村名,全区约百余个。如琉璃河地区办事处有李庄、白庄、古庄等8个村,以姓氏定的村名。比如琉璃河村“金史作刘李河,原有刘李二姓居于此,故名。”(《良乡县志》)。又如官道乡的刘丈村,明代成村前便有叫刘丈者,最早居此地,故村以此人名字为名。
十
此外还有以求祥瑞、昌盛、礼仪之意取村名的十余个。如交道乡的兴隆庄、普安屯;琉璃河地区办事处的兴礼、福兴;长沟镇的太和庄;蒲洼乡的富合等村。
总之,我区各村村名由来源远流长,是一辈辈前人经过数朝数代的历史长河留下的口碑名称。许多文物、史料经过若干年的风风雨雨可能被毁灭,但村名同村人同在,并可永远地延续流传下来,象一幅幅历史的画卷,展现在后人的面前。透过这个历史的画面我们可以看到历代芸芸众生的生活演变和一个个田园风情。
这里应指出的是:随意更改村名是很不明智的,而且不会被村人所认可。既便当时认可,随着时光的流逝会很快??:“文革”时有些村更名仅几年、十几年的光景,便被村人更正过来了。
房山金陵遗址门票预约
有的
“祥云”图案来源于我国古代的云纹。古人出于对云的敬畏,在纹饰上变化出各种和云有关的图案,运用于器物、服饰、建筑等,特别是在宗教中大量使用。同时云纹样也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是人们对万事万物希冀祝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
北京的考古发现中,出土了许多带有云纹的文物。
早在商周时期云雷纹就出现在青铜器上
北京西周时期礼器和祭祀用的青铜器上出现了云雷纹。云雷纹也称方形云纹,是一种变形的云纹,在云纹拐角处呈方圆角,像古文“雷”字的象形,它是以涡形纹为主体的几何云纹和雷纹的总称。在结构上,云雷纹形态是旋转状,以作方折变化的“回”形为基本单位。
房山琉璃河西周中期墓葬中出土的云雷纹簋,侈口,下腹部外鼓,圜底近平,双耳作兽形,下有珥,似兽尾,圈足。颈部及圈足部位饰云雷纹,颈部加饰兽首。高16厘米、口径22.5厘米、底径17.2厘米。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卷云纹。与云雷纹相比,卷云有“简化、打散”的变化趋势。前者表现为多重回转的旋线被简化成单纯的勾卷形,后者呈现出来的勾卷形宛如积云圆卷的图案化形态,从此成为云纹流变中最恒稳的构型元素之一,并构成以后进一步定型的云纹之“云头”的突出特征。
延庆玉皇庙墓地出土的春秋早期单耳云纹,高6.9厘米、长14厘米、宽12.7厘米,鎏金铜胎,平面呈椭圆形。上腹内收,鼓腹平底,长边一侧肩、腹交接部位铸圆形环耳一只。两短边各铸饰一个小鼻钮。腹部偏上饰带状勾云纹,下接三角纹。
2006年在房山南正遗址出土的战国晚期云纹半瓦当。夹砂灰陶含云母,残存半部分,心部方格纹出四叶,叶间为卷云纹,外饰两周凹弦纹,宽边轮。直径15.5厘米。
秦汉时期漆器装饰以云气为主体
秦汉时期云纹形式更为丰富,尤其体现在大量出现的漆器上。汉代漆器上的装饰以变幻多姿的云气为主体,并伴以现实或想象中的动物、人物和神灵怪兽。
这种云纹即为云气纹。云 气纹把直线变为曲弧的延长形式,是一种更为自由随意的形式。构成形式不拘一格,色彩有的仅用红黑两色,明快强烈;有的则比较丰富,层次变化微妙含蓄。给人一种充满幻想、具有浪漫色彩的感觉。
2000年老山汉墓出土的大型漆案,长290厘米、宽100厘米。黑地红彩,间杂其他颜色。瑞兽与云纹相结合,云兴霞蔚。形象生动,画工细腻,线条十分流畅。
魏晋隋唐时期云纹渐入百姓生活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丝绸之路开通和佛教思想传入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云气纹与狮子纹、忍冬纹、锯齿纹等纹饰相合,并与莲花纹和佛光等并用,更增强了宗教艺术的表现力。
隋唐时期中国社会安定,特别是唐代百业兴旺,华夏文化兼容并蓄,融合消化世界各国的文明。唐代的纹样富丽堂皇,蕴含着一派盛世之风。云纹被广泛地运用于铜镜等各类百姓日常生活用具的装饰。
《大唐狄公案》中有一例《五朵祥云》案,就讲述了一个利用“祥云”纹样的香炉伪装杀妻的故事。
大兴亦庄80号地出土的唐代铜镜,直径4.2厘米、通高0.7厘米、厚0.4厘米。镜面微外鼓,背面中心有一圆钮,上有一孔,钮的四周饰卷云纹。
此外,在外来纹样的影响下,唐代云纹不断地变化,发展形成朵云、卷云纹等。其中多以旋涡形、S形、波形等形式构成其骨架,旋绕盘曲,有祥云之气,有佛物之态。文化的交流是相互的。卷草纹、宝相花的纹样也受到了云纹的影响。
辽金元时期用云纹装饰建筑物
辽、金、元时期,云纹的应用不仅见于日常器物,也见于建筑构件上的装饰。
辽代的朵云在云气纹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变化,波折曲线增多,形态上显得较为复杂,云尾变长变飘逸了。这和宋辽代纹样秀丽雅致的整体风格相符合。
2008年在大兴区新城北区16号地发掘的辽代墓葬中,其中一座在墓门位置绘有祥云图案。墓门的撩檐枋有7根檐椽,中间5根之间皆有黑线勾勒的4朵祥云图案,2朵为一组,云头相对而飘。
房山金陵是金代的帝陵区。金世宗兴陵的墓门上雕刻极为精美的高浮雕腾龙及云纹,还出有云台石坐龙、云纹衬底石栏板、云纹柱础等。满天缭绕的云气强化了雄健有力、生动洒脱、腾云驾雾的龙纹。
北海公园北岸澂观堂门外的铁影壁,很多人都见过。它建于元代,通高1.88米,檐口长3.56米。由一块中性火成岩雕刻,上为单檐歇山顶,刻有屋脊瓦垅及勾头,两面浅雕云纹、异兽等纹饰,古朴雄健。因颜色和质地像铁,故称铁影壁
北京金陵遗址门票
1.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境内,以夫子庙为核心、十里秦淮为轴线,串联起东水关、白鹭洲公园、夫子庙、江南贡院、瞻园、中华门城堡、金陵制造局、金陵大报恩寺遗址、西水关、明城墙(秦淮段)及外侧护城河。
2.南京市中山陵园风景区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3.南京玄武湖
玄武湖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北邻南京站、南倚覆舟山,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也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被誉为“金陵明珠”,又称后湖、北湖。
4.南京明孝陵
明孝陵,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坐落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房山金陵遗址收费
历代皇陵——宋代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直到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了皇权高度集中的北宋。北宋的陵寝制度大体上沿袭了唐代初的制度,只是改变了汉唐预先营建寿陵的制度。北宋的陵寝在皇帝死后才开始建造,而且全部工程必须在七个月内完成。由于这个原因,宋代的陵园规模不如唐代。
唐代后妃从高祖李渊开始,附葬帝陵不单独起陵,而宋代恢复了汉代的规制,后妃单独起陵园于帝陵的西南隅。后陵建筑与帝陵相同,但规模较小,除太祖庄怀皇后潘氏有陵号“保泰”外,其他后陵都没有陵号。
巩县宋陵的形制均坐北朝南呈正方形,各陵尺度和墓前石刻数目整齐划一。墓室上建造方形三层陵台,每门各有石狮一对。由南门向北的神道两侧排列文武大臣和各种石像。陵园布局和唐陵一样分上宫和下宫,分别为上陵谒拜祭祀和日常供奉起居的场所,所不同的是唐代下宫建筑在陵墓南面偏西处,而宋代建筑在陵墓北面偏西处。宋代建造陵墓相风水堪舆(看风水),流行“五音姓利”的说法,把姓氏归于古代五音,再按音选定吉利的方位。宋代皇帝姓赵,属于“角”音,利于丙壬方位(北方偏西的方位)。由于北宋营建帝陵时间短促,运料、营建以及入葬工程量都非常浩大,因此给人民代来了沉重的负担。例如,建造赵匡胤父亲赵宏殷的永安陵时,仅被压死者就达二百多。
【北宋巩县八陵】巩县由北宋八陵。巩县在河南郑州、洛阳之间,南望嵩山少室,北临黄河天险,蜿蜒阻隔,东为巍峨挺拔、群山绵谒的青龙山,洛水东西横贯全县,自古以来就北风水先生视为“山高水来”的吉祥之地。所以北宋皇帝除徽、钦二宗外全部安葬在这里,统称“巩县八陵”。 巩县的北宋陵区,北起孝义镇,西至西村,中贯芝田镇,面积约有三十多平方公里。偌大的陵区,真可谓是大枕黄河,足登黄河了。
巩县的北宋陵园由统一的布局。陵园正中为高宗的陵台,象征着帝王“丰业”和尊严。陵台四周,柏树成林,纵横如织,故有“柏城”之称。宋时每陵设有专门负责培育柏苗、养植柏林的“柏子户”。而今,宋陵的柏树已不复见。陵台经近千年的风雨剥蚀,也失去了当年的雄姿。陵台之下为皇堂,是安放皇帝棺椁的地宫,全部用条石镶砌。整个布局给人以方正端庄、拱卫森严的感觉。陵台到神墙南门中间的空地为献殿的遗址,是举行祭祀大典的地方。诸陵献殿建筑全部毁于元朝。据说,嵩山中岳庙大殿前的铺地石,就取之于这里。
从陵台南神门,沿神道两侧排列有整齐对仗的精湛石雕,由北往南有:宫人与内侍石雕各一对。侍立于南神门西侧的为宫人,陵太左右的为内侍。宫人雕像眉目细长,双肩消瘦,束发簪珥,拱手而立,女性的特征惟妙惟肖。内侍雕像,体态微胖,神情拘谨,手持体现他们身份的球仗和拂尘。四门石狮各一对。其中尤以神宗永裕陵南门石狮雕像最为精美。武士雕像以对。为神道两侧立像的排头兵。虽然一千多年的风雨剥蚀,但雕像甲胄的纹饰仍然细腻传神。文武朝臣雕像各二对。文臣持笏,武臣拄剑,恭立神道两旁,象征着宫廷百官朝仪。
藩使雕像各三对。藩使为参加北宋皇帝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政权代表。藩使刻像于帝陵之前,始见于唐太宗昭陵,是中原王朝同周边各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经济联系的反映。北宋后期,民族矛盾激化,帝陵仍立藩使像于神道两侧与文武朝臣同列恭候,除了不改帝陵规置的原因外,还象征着各少数民族政权要臣服于大宋皇朝之意。石虎、石羊各二对。虎是尊严与高贵的标志。羊,个性柔顺,形态淑美。我们祖先造字的时候,有“羊面从美”之说。自汉晋以来帝陵之前常置石虎、石羊为祛邪之物。仗马与控马官石雕二对。角端石雕一对。瑞禽石刻一对。石象与驯象人石雕一对。望柱一对。望柱类同华表,是意求吉祥的柱型石雕。望柱南为乳台一对。象征着子孙发达、繁衍万世、吉祥如意。
北宋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这就给后妃参与政事提供了方便条件。刘皇后临朝听政长达十一年,死后谥“庄宪明肃”,史无前例。在这之后宋代凡称别的皇后,谥号都由以前的两个字增加到四个字,反映了皇后的政治地位在封建礼法上得到了承认。北宋后妃政治地位的提高,反映在陵寝制度上,表现为皇后单独起陵。在巩县共有二十一个后陵,建制和帝陵相同,仅仅是规模略逊。
北宋灭亡之后,巩县八陵都遭到了破坏。据传,有一次刘豫从士兵手中得到一只水晶宝碗,认定不是一般民间所有,便盘查出是出自于哲宗的永泰陵,于是组织了“河南淘沙队”,就是皇陵的盗掘队。永泰陵被掘开后,珍宝被洗劫一空,尸骨暴露在外。从此不仅北宋诸陵被挖掘殆尽,甚至连民间冢墓也没有幸免的。金灭亡后,元朝控制了北宋陵区,一切地面建筑除石雕外都被“尽犁为墟”。“南朝还有伤心处,九庙春风尽一犁”。
【南宋六陵】南朝是北宋亡国之君所建的偏安王朝。皇帝昏庸无能,苟且偷安,朝政腐败,有诗讽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九个皇帝中的六个都葬在绍兴,后人称为“攒宫”。南宋的陵园建筑大体沿袭北宋,但是规模已经远远不如巩县宋陵,既没有高崇的陵台,也没有神道两侧制做精美的石雕,加上千百年来的破坏,现在陵区已经荒烟蔓草了。原有的诸陵只剩下几个土墩头和明代以后所立的碑石,刻有帝名和陵名。
元世祖的时候,江南释教总摄西僧杨琏真伽与演福寺僧允泽等人在宰相桑哥的支持下,遍掘诸陵,这是江南六陵遭到最大的一次洗劫。杨琏真伽和僧允泽率领部众蜂拥到陵前,陵使竭力抗争,不让他们开陵。允泽拔刀相逼,陵使无奈大哭而去。盗贼们打开理宗的棺盖时,一股白气冲出,只见理宗安卧如睡,珠光宝气,萦绕其身。棺底垫着织棉,包着金丝网罩。棺中的宝物被抢劫一空后,歹徒又把理宗的尸体倒挂,撬走口内含的夜明珠,沥取腹内的水银。理宗原想保护自己的尸体不朽,却不知落到如此的下场。
据史料记载,他们得到“马乌玉笔箱”、“铜凉拨锈管”、“交加白齿梳”、“香骨案”、“伏虎枕”、“穿云琴”、“金猫睛”、“鱼影琼扇柄”等诸多珍宝。而帝王尸骨却抛弃在草莽之间。当时有绍兴人唐珏,闻之悲痛不已。当下典当家产,私下备酒宴,邀请乡里少壮辈。酒至半酣,唐珏突然说:“今请诸君协力,前往收埋先帝尸骨,如何?”有一人问道:“山上将官把手,虎视眈眈,事情一旦暴露,如何是好?”唐珏说:“此事我早已运筹,今四郊荒野多露白骨,何不以假乱真,取而代之呢?”大家应诺。唐珏拿出备好的木匣若干只,上面复以黄色丝绢,署上帝名、陵名,分头趁月色潜入陵山,自永思陵以下,随号将诸帝遗骸分别收藏起来,埋在宝山之阴天章寺前,种上冬青树,以为标志。第二天凌晨,唐珏出百金,酬谢众人,七日之后,杨琏真伽复取理宗头颅,截为饮器,有下令裹取诸帝骨骸,部众只得杂以牛马枯骨拾来,在临安故宫中“筑一高十三丈的白塔压之,名曰镇本”,以示制胜江南人民之意。江南人民目不忍睹,《南宋杂事诗》有云:
故宫思见旧冬青,一塔如山塞涕零。
领访鱼影香骨案,更从何处哭哭灵。
【南宋少帝赵邴陵】少帝赵邴陵在现在的广东省深圳市的赤湾,天后庙的西南。赤湾在珠江口的东岸,面濒伶仃洋,背靠大南山,地域十分壮观。曾有诗人赞美道“日照琼珠明岛外,风生麟角起云根”。
赵邴是南宋赵基的儿子。元军攻破临安以后,抗元将领陆秀夫、张世杰拥立赵邴为帝,在广东继续抗元。后来,南宋的降将张弘范引元军大举进犯广东,水陆两路夹击宋军。陆秀夫见大事已去,就抱着少帝赵邴从崖门的巨石上跳海殉国。于是宋朝宣告灭亡。事后,张弘范在崖门的巨石上刻下了“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大字,以显示他叛宋投元的战功。到了明代,张弘范所镌刻的字迹全部背铲去,以消除元代的民族矛盾给人民心灵上留下的阴影。
历代皇陵——辽、西夏、金
公元十世纪初到十四世纪,中国北方诸民族纷争崛起,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加速了封建化过程。同时又以他们新兴的军事优势,取得了一部分或全部的统治权,其中契丹族建立了“辽”,“党项”族建立了“西夏”, 女真族建了“金”。这些入室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在陵寝制度上,吸收了汉族传统文化,同时还保留了许多民族特色和习俗。这种汉族文化与北方各民族文化的交流,是中国陵寝制度史上的重要一页。
【辽】辽现存的陵园有两处,一是辽祖州城西的辽祖陵,一是辽庆州城北的辽庆陵。辽葬制的主要形式为石棺葬。石棺内的尸体套有铜丝网罩,死者服饰皆为左衽、捍腰、套裤,显示了辽游牧民族马上生活的特点。另外,从丰富的辽代陵墓壁画中,也生动地反映了契丹文化的特点。如辽庆陵壁画中,有一幅带有契丹小字的旁题人物像,第一次证实了契丹族的习俗。再者辽代皇帝四时“捺钵”的习俗,也从一幅四季山水画中得到反映。这些情况说明了在民族融合的总进程中,显示出民族文化的地域性和差异性。
辽太祖陵,在今天的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一道宽约七十米的山口为陵园的天然门户,两旁是悬崖峭壁,入园门便是四面环山的绝谷。古内林木参天,清泉漫流,景色佳绝。辽太祖陵墓就坐落在山谷西边的高地上。
祖陵原地面建筑十分宏丽。但祖陵在金代曾经遭受破坏。现在陵园四周散布着砖瓦、碑石块等。地宫墙身遗迹已暴露地面,享殿略有遗存。在丛林涧沟中还有一具石翁仲,其头部和右臂残缺,身穿箭袖窄袍,腰束带,中结双纽,两手交叉,左手握住右腕,背脊拖出一条长辫,表情自然,衣纹流畅,其雕刻艺术在中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明显地带有契丹民族的古朴风格。
此外,在谷口两侧还有建筑遗址多处,东侧小山顶有石雕大龟趺一个。在碑趺附近发现的残碑上,刻有秀丽的契丹文,这是研究契丹历史的重要资料。
【西夏】西夏陵园坐落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部贺兰山麓,共有九座帝陵和七十多座贵戚、功臣陪葬墓。西夏李氏贵族与唐宋政权交往频繁,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与宋陵相比,西夏陵园平面除仿照宋代大建筑群,强调中轴线左右对称的格式,以象征西夏统治权威外,还体现了西夏文化独特的葬制,其表现为墓道底部铺设横木,道口用原木和木板封闭,墓壁建筑有护墙板,以及墓室前有多层宝塔式陵台建筑等。由于汉文化的影响,虽然西夏著字院推行篆书,但汉字仍在民间和官府通用,这种情况在陵寝制度中也得到反映。不如仁宗赵仁孝的寿陵碑亭遗址有东西两处,东碑亭为汉文楷书,书法遒劲,刻工娴熟,西碑亭为西夏篆书,两种文字并用,说明中原与西夏在政治、经济方面联系密切和文化交融的历史事实。
西夏帝陵陵园葬制已摆脱了早期“障水别流,凿石为穴,即葬引水其上”的原始葬俗,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布局基本仿照唐宋以来的规制。每个陵园都是独立完整的建筑群体,占地都在十万平方米以上。四角建有角楼标志陵园界至,有南往北排列有门阙、碑亭、外城、石像生、内城、献殿和灵台。陵园平面强调中轴线左右对称的格式,象征西夏统治权威。从出土的雕龙栏杆、莲花柱础、琉璃兽石勾头、兽面和花卉滴水、白瓷板瓦等大量建筑材料,反映出西夏王陵陵园建筑当年是十分宏伟和华丽的。
西夏王陵的地宫形制,从已发掘的八号陵中得到进一步了解。墓道呈斜坡形,墓室属土洞形式。两侧各有一配室,周壁敷设护墙板。墓内随葬品十分丰富,有各种金饰、鎏金银饰、竹雕、铜甲片、珍珠、瓷器等。
西夏王陵的建筑规制是在吸取宋代陵园建筑规制的基础上,体现了不同于宋陵的独特风格,其体现为:其一,西夏陵园将宋陵由门阙到南神门神道两侧的石像生安排到月城御道两旁,缩小了陵园的范围,显得比较紧凑;其二,宋陵是单城呈正方形,而西夏陵是重城呈长方形;其三,宋陵灵台就是墓室,而西夏陵的灵台位置在墓室前,并非起灵台的封土标志,而是一个高达二十余米的塔式楼阁建筑;其四,西夏陵园内都没有附葬的后陵。
西夏陵园的调查和发掘,对于研究西夏历史,特别是了解西夏文化和汉文化的联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金】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最初活动在黑龙江境内的阿什河流域,随着金政治、军事势力的南下,在中都(北京)大房山营建山陵,以后金代帝王均葬于此,现存帝陵遗址十七座。
金陵陵园规模宏伟,气势非凡。琉璃瓦殿堂楼阁连次栉比,汉白玉的石碑以及高大的石像生错落在苍松古柏之中。可惜明代以后,大房山金陵连遭兵毁,清代虽经修缮,但已不复原貌。又被兵匪多次盗掘,现已成为一片废墟。
金的典型陵墓是金太祖陵。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是女真族完颜部的首领。十二世纪初,他逐步统一女真各部,在对辽的战争中建立了金政权。
房山古城遗址
北京宛平城,窦店土城,昌平巩华城,房山蔡庄土城,燕都古城
房山遗址公园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千米,处于山区和平原接壤部位。
东南面是华北大平原,西北面是山地。
2、石花洞风景名胜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南车营村,距北京市城区南车营村,距北京市城区五十公里,沿京石高速公路,出良乡道口往西十五公里便到石花洞。
3、房山云居寺·石经山:石经山在云居寺东北1.5公里处,是太行山的支脉,海拔400米。
4、东湖港: 东湖港风景区位于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十渡园区十五渡,与野三坡毗邻距市区106公里。
景区内翠绿的檀林,蜿蜒的千年古藤遍布整个峡谷,蜿蜒小道曲折而上,潺潺小溪足下流淌,颇具诗意。
5、圣莲山风景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距北京市区约90公里,是集历史文化遗产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大型旅游景区,被誉为“京都第一奇山”。
房山门票多少钱
房山梨花节即房山琉璃河梨花文化周,门票免费,免费赏花。
房山金陵遗址门票价格
郊区风景游览区根据资源的自然状况、功能性质可分在6类4系列,即以名胜古迹为主的历史文化游览区,包括云居寺、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潭柘寺、八达岭、十三陵等;以自然景观为主的风景旅游区,包括十渡、龙门涧、妙峰山、龙庆峡、黑龙潭等;以水上活动为主的的风景游览区,包括密云水库、珍珠湖、十三陵水库等;以现代游乐设施为主的游览娱乐区场;以民俗风情为主的民俗游览区,包括燃灯塔民俗活动等。
4系列是:以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为代表的古长城系列;以明十三陵、房山金陵、大葆台汉墓为代表的封建帝王陵墓系列;以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董家林商周遗址为代表的古文化遗址系列;以卢沟桥、宛平为代表的革命遗址系列。
被誉为“燕京八景”的卢沟晓月、琼岛春阴、金台夕照、太液秋风、玉泉趵突、蓟门烟树、居庸叠翠和西山晴雪,早已闻名天下。
1986年,又评选为包括天安门广场、故宫、八达岭长城、北海、颐和园等在内的16个最佳新景点。
房山金陵遗址公园门票
1、北京市房山地区曾有“旧八景”之说:“大房耸翠、金陵佳致、张良玉洞、文靖书院、西天胜概、龙潭灵雨、孔水仙舟、贾岛遗庵”。
2、至明清时,房山又有“新八景”:“大房耸翠、西天胜概、上方山寺、云水奇观、红螺三险、孔水仙舟、金山香水、白水异浆”。风景各异,需要亲身体会其中奥义。
房山金陵遗址门票多少钱
房山的由来要追溯到金朝,完颜亮,史称海陵王,当年这老先生将金朝的首都从辽宁签到了燕京,而祖坟则选在了房山,这里有山有水风水好,就是现在周口店车厂村的金陵。
而那时候房山则叫万宁县,万事安宁 ,完颜亮觉得名字不好,又改为奉先县,暨供奉祖先之意。
而到了元朝,则改名为房山县,因为房山有条山脉叫大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