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旅游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订酒店、机票|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首页 好玩见闻旅游资讯出行攻略
当前位置:首页 > 出行攻略

大三巴牌坊的地理位置(大三巴牌坊是一座牌坊吗)

关键词:大三巴牌坊是一座牌坊吗发布时间:2023-07-02 03:06责任编辑:宋果果

大三巴牌坊是一座牌坊吗

中国十大牌坊

1、歙县棠樾牌坊群

歙县棠樾牌坊群位于中国十大牌坊之首,位于安徽省歙县郑村乡棠樾村。棠樾村牌坊群几乎全部采用石料,且以质地优良的“歙县青”石料为主。这些牌坊一连7座,高大挺拨、恢宏华丽、气宇轩昂,雕刻精致,极为壮观。他们以“义”字为中心,按忠、孝、节、义顺序由两头向中间排列。古牌坊周围伴以古祠堂、古民居、古亭居、古亭阁、在广阔的田园风光、秀丽的山光水色映照下,气势恢宏之际更凭添了几分秀气。

2、孔林牌坊

矗立在曲阜城北门至孔林的神道中段,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清雍正十年(1732)重修。该坊为六柱五间五楼庑殿顶结构,俗称"五门牌坊"。牌坊是用以表彰人物的建筑,只有皇帝的牌坊才可建成六柱五门。这座为孔子而建的石坊制若皇帝,加上石柱的云龙,夹抱石鼓的雄狮,坊额两旁的盘龙、舞凤、麒麟、骏马等尊贵纹饰,气势雄伟,足见孔子在时人心目中地位是非常尊贵的。

3、国子监琉璃牌坊

国子监琉璃牌坊是北京国子监大型琉璃坊牌坊,它是全国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修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整个牌坊的形制是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琉璃牌坊,凡应属于建筑的木构架的显露部分均为花色琉璃贴面,楼上覆黄色琉璃瓦,架以绿色琉璃斗拱。建筑通体精致、大气、华美,正反两面横额均为皇帝御题。

4、须弥福寿之庙牌坊

位于承德避暑山庄的北边,琉璃牌楼是庙里前后的分界线。在皇家寺庙里牌坊都是用琉璃质地的,用黄色琉璃质地的有其特殊的含义。在我国古代,“黄色”是一种代表尊贵的颜色,在五行学说中,黄色为中央色,是正统色,是皇帝作为自己统治的标志和权力的象征。

5、灵寿透雕石牌楼

位于河北省灵寿县城北关西街,建于明崇祯十四年。牌楼东西向,高12米,宽8米,采用透雕手法制成。三层额枋上雕有行云、仙鹤、龙凤等图案,正中匾额楷书“三世中枢”4个大字。在柱两边的夹柱石上,雕有大小不同的狮子,形态生动。该透雕布局均匀合理,雕工细致,构思巧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6、普陀宗乘之庙琉璃牌坊

为乾隆时期盛行的“三间四柱七楼”样式,正中匾额上刻有“普门应现”四字,为乾隆御笔,意思是普渡众生之门。后面也有一匾上刻“莲界庄严”,意为观世音菩萨居住之处非常庄严。

7、内江牌坊群

分布在四川省隆昌县城北关和南关,均置街尾,遥相呼应。建于道光十八年至光绪十三年间,现存13座,其中北关7座,南关6座,这十三座牌坊中,德政坊5座、功德坊2座,百寿坊11米,宽9米,坊间最近10米,多为四柱三门五楼石质木牌楼式建筑,造型端庄,雕刻细腻,系清代牌坊建筑鼎盛时期之典型作品,在历史、建筑、雕刻、书法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8、五台山龙泉寺石牌坊

五台山龙泉寺石牌坊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台怀镇九龙岗山腰。该牌坊为三间四柱三楼歇山顶,精雕细刻,惟妙惟肖,工艺繁密,为牌坊中的精品之作。

9、“古隆中”石牌坊

高约六米,长约十米,其建造材料为青石开榫组装而成。“古隆中”牌坊宽三间,中为中间,两旁为次间,四柱脚深埋土中,四周出土处铺地平石,柱前后及旁,以十个纹头砷石支撑。牌坊定盘枋斗口架正昂板,两正昂间置花板,并雕流空花纹,以为装饰。正昂上平铺脊筒檐板,其檐板叉出发戗,戗角作鸽尾形。牌坊脊板两端并饰鱼龙吻,中央置火焰珠。

10、大三巴牌坊

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是1637年竣工的圣保禄大教堂的前壁,雕刻精细,巍峨壮观。圣保禄大教堂于1835年惨遭大火焚毁,仅遗教堂前的68级石阶及花岗石建成的前壁,因貌似中国牌坊得名,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

大三巴牌坊由来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澳门八景之一,位于澳门炮台山下,左临澳门博物馆和大炮台名胜。 ??不仅大三巴牌坊名称的由来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大三巴牌坊的建筑风格同样是东西方建筑艺术和传统文化的交融。牌坊的建筑是巴洛克式,共分为五层,底下两层为等长的长方矩形,三至五层构成一个三角金字塔形,顶端高耸着一个十字架,下嵌有象征圣灵的铜鸽,同下面的圣婴雕像,以及被天使、鲜花环绕的圣母塑像,营造出浓郁的宗教气氛,堪称“立体的圣经。同时,牌坊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的雕刻,其中代表中国和日本的牡丹及菊花图案,在全世界的天主教教堂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也是远东著名的石雕宗教建筑。 ???2005年,大三巴牌坊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凡是到澳门旅游的游客都会到这里游览拍照。大三巴牌坊虽然已失去教堂的实际功能,但仍然和澳门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里不定期举行各种文化活动,牌坊前长长的梯级正好成为天然的座位,牌坊变成一个巨大的布景,舞台浑然天成。

大三巴牌坊原来的样子

大三巴牌坊附近的巴士站有:(由近至远)新胜街站(停靠路线:17)白鸽巢总站(停靠路线:17)白鸽巢公园站(停靠路线:8a、18、18a、19、26)营地大街站(停靠路线:18)新马路永亨站(停靠路线:3、6、8a、18a、19、26a、33)新马路站(停靠路线:2、3、3a、5、7、10、10a、11、18、21a、26a、33)新马路金碧文娱中心站(停靠路线:2、3a、5、7、10、10a、11、21a)

大三巴牌坊历史

澳门历史城区是一片以澳门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其间以相邻的广场和街道连接而成,包括妈阁庙前地、亚婆井前地、岗顶前地、议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稣会纪念广场、白鸽巢前地等多个广场空间,以及妈阁庙、港务局大楼、郑家大屋、圣老楞佐教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岗顶剧院、何东图书馆、圣奥斯定教堂、民政总署大楼、三街会馆(关帝庙)、仁慈堂大楼、大堂(主教座堂)、卢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里吒庙、旧城墙遗址、大炮台、圣安多尼教堂、东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教坟场、东望洋炮台(含东望洋灯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等20多处历史建筑。澳门历史城区于2005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C(ii)(iii)(iv)(vi)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澳门历史城区保存了澳门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精髓。它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筑为主、中西式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城区;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和远东地区传播历史重要的见证;更是四百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互补、多元共存的结晶。

    多元共存 和谐交融

    16世纪中叶,因应中外贸易的新形势,明朝政府划出澳门半岛西南部一片地段,供以葡萄牙人为主的外国商人居住及进行贸易,澳门由此发展成19世纪前中国主要的对外港口,也是亚洲地区重要的国际港口。贸易活动的兴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来,一个融合欧、亚、非、美四洲人民的“华洋杂居”的国际城市由是诞生。葡萄牙人将这个用城墙围起的城市命名为“天主圣名之城”,我们今天的澳门历史城区就是它的核心部分。

    四百多年间,在这块城区内,来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瑞典、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朝鲜甚至非洲地区等等不同地方的人,带 著不同的文化思想,不同的职业技艺,不同的风俗习惯,在澳门历史城区内盖房子、建教堂、修马路、筑炮台以至闢建坟场,展开多姿多彩的生活,包括各类文化活动。在这种机遇下,澳门得风气之先,成为中国境内接触近代西方器物与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是当时中国接触西方文化的桥头堡。与此同时,居住在澳门的外国人,也以各种方式,向世界各国介绍在澳门见到的一切中国文化思想与生活习俗。澳门,也是一道外国认识中国的门户。

    随著外国人的定居,他们把自己的建筑传统越洋带到澳门,使澳门成为近代西洋建筑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尤其是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建筑物,无不显露出与葡萄牙本土建筑的密切关系。事实上,文艺复兴后的一些主要建筑形式、风格,结合亚洲其它地区不同的建筑元素在澳门产生了新的变体,形成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

    开创许多中国第一

    明末清初,大量天主教传教士以澳门为传教基地,积极从事远东地区的传教工作,并由此创造出中西文化交流的辉煌篇章。这些传教士来自不同的修会,他们为中国带来了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及人文艺术,又向西方介绍了中国的文化成就。而作为基地的澳门,在各修会的努力建设下,开创了许多“中国第一”的事业,如中国第一所西式大学(圣保禄学院)、中国第一所西式医院(白马行医院)、中国第一所以西方金属制版和印刷拉丁文字的印刷厂(圣保禄学院附属印刷所)、中国第一份外文报纸(《蜜蜂华报》)(A Abelha da China) 等等。由耶稣会在澳门开办的圣保禄学院(现已不存)及圣若瑟修院,为天主教在远东和中国的传教事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同时也培养了大批中国籍的传教士,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

    到19世纪,随著第一位传教士马礼逊来到中国大陆,基督新教也以澳门为基地之一,积极开展传教活动。比如中国第一位新教徒蔡高就是由马礼逊在澳门为其洗礼;此外,由马礼逊编写的《华英字典》也是在澳门出版。而由新教徒在澳门开办的“马礼逊学校”更将近代西式学校教育模式引入中国,培养出容闳等著名学生,对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作为贡献。

    另一方面,澳门民间的妈祖崇拜,表现了澳门与中国闽粤沿海居民妈祖信仰一脉相承的关系。但是,由于社会和历史环境的特殊性,澳门的妈阁庙在中国众多的妈祖庙中又别具特色。它既有中国以至海外妈祖崇拜传播和组织的典型特征,又因澳门是近代中国与西方接触最重要的商港,使妈阁庙成为最早向欧洲传播妈祖文化的地方。

    在四百多年的历史里,中国人与葡萄牙人在澳门历史城区内,合力营造了不同的生活社区。这些生活社区,除了展示澳门的中、西式建筑艺术特色外,更展现了中葡两国人民不同宗教、文化以至生活习惯的交融与尊重。这种中葡人民共同酝酿出来的温情、淳朴、包容的社区气息,是澳门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地方

大三巴牌坊是一座牌坊吗为什么

400多年前,葡萄牙人侵占了中国澳门,也把天主教带到了澳门。1562年,葡萄牙人历经数年,在澳门建起了一座名为“圣保禄”的教堂。葡语“圣保禄”发音接近粤语中的“三巴”,所以很快被华人叫成了“大三巴教堂”。

后来,这座教堂两次毁于火灾。1602年,圣保禄教堂再次重建,历经35年于1637年完工。1835年10月26日的一场大火,又把教堂烧毁,只剩下耗资3万两白银的教堂前壁未倒塌。

而单独耸立又有造型的教堂前壁,酷似内地的牌坊,被加固保留下来,这就成了今天的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的意义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八景”之一,位于炮台山下,左临澳门博物馆和大炮台名胜,下连68级石阶,显得巍峨壮观。大三巴牌坊是天主之母教堂(即圣保禄教堂)的前壁遗址。

建筑由花岗石建成,宽23米,高25.5米,上下可分为五层,自第三层起往上逐步收分至顶部则是一底边宽为8.5 米之三角形山花,整个墙壁是巴洛克式,但一些设计或雕刻,却具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如中文或象征日本传统的菊花圆形等图案,这座中西合壁的石壁在全世界的天主教堂中是独一无二的。

大三巴牌坊位于

澳门大三巴牌坊为圣保禄教堂遗址,“三巴”即“圣保禄”的粤语音译。该教堂始建于1637年,先后经历3次大火,屡焚屡建,直至1835年10月26日,最后一场大火将其烧得只剩下教堂正门大墙,此墙因类似中国传统牌坊而得名“大三巴牌坊”。

旅游资讯推荐

油菜旅游网——美好的风景等你去发现。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864@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5118号-6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ycdyxx.cn All Rights Reserved